​​凝聚共识擘画发展新蓝图——国际教育学院召开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建设发展专家建议专题会

时间:2025-07-15 来源:国际教育学院

2025年7月14日,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在教师发展中心工作坊416会议室召开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建设发展专家建议专题会。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分析当前硕士点建设进展,聚焦学科发展瓶颈,汇聚各方智慧共谋突破路径。会议特邀广西民族大学张小克教授、南宁师范大学杨绪明教授、广西大学孙瑞教授三位区内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权威专家莅临指导,学校顾问韦祥刚教授、国际教育学院领导班子及汉语国际教育系骨干教师全程参与,共同为硕士点建设把脉定向。

广西民族大学张小克教授、南宁师范大学杨绪明教授、广西大学孙瑞教授三位区内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权威专家,学校顾问韦祥刚教授、国际教育学院领导班子及汉语国际教育系骨干教师合影

一、锚定目标: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挑战​​

国际中文教育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,既是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,也是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关键抓手。广西外国语学院地处东盟合作前沿,依托区位优势与国际化办学特色,于2021年,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获批硕士点立项建设。然而,面对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,学院在师资队伍、科研成果、培养体系等方面仍存在显著不足。

会上,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代表建设团队作阶段性汇报指出,当前硕士点建设主要面临三重挑战:一是师资结构亟待优化,骨干教师流失导致高职称人才储备不足,硕士生导师占比低于国家标准;二是科研创新能力薄弱,国家级项目稀缺,高水平论文与学术著作产出有限;三是资源整合力度不足,校内外协同机制尚未健全,东盟特色育人品牌尚未形成。这些问题成为制约硕士点申报的核心瓶颈。

二、专家把脉:精准施策赋能学科跃升​​

针对学院建设现状,三位专家立足学科前沿与评审经验,提出极具针对性的建设方案,为学校申硕工作注入新动能。

张小克教授以教育部学位评审专家视角,强调数据精准性与材料规范性是申硕成功的关键。他指出,学院需对标最新《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》,逐项核查师资队伍、科研成果、培养条件等核心指标,尤其要加快填补省部级教学成果奖、标志性学术专著等空白。针对师资短板,建议实施骨干教师培育工程,通过“外引内培”重点打造科研创新团队,并建立“一人一策”个性化成长方案。

孙瑞教授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转型趋势,提出“区域国别+数字人文”的差异化发展路径。他建议将硕士点建设与东盟语言政策研究、跨境数字文化传播等新兴领域深度融合,依托学校东南亚研究院平台,构建“语言服务+文化交流+技术赋能”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。同时,呼吁学校打破壁垒,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与东盟小语种等学科交叉融合,形成特色竞争力。

杨绪明教授从民办高校申硕特殊性出发,指出要善于将区位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。针对民办高校灵活机制,可探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、共建导师队伍等创新模式,同时深度挖掘优秀校友资源,打造特色案例库与实践基地。

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建设发展专家建议专题会现场

三、破局立新:以决战姿态冲刺申硕目标​​

面对专家的殷切期望,学校顾问韦祥刚教授郑重表态:“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是学校‘十五五’期间学科建设的重点工程,必须举全校之力攻坚突破。”他表示,将强化顶层设计,将申硕工作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清单,建立“周调度、月研判、季评估”推进机制;重视硕点建设师资引进、平台建设与成果培育;深化校地协同,拓展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半径。

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艳表示,学院将严格按照专家建议制定三年提升计划,重点推进实施青椒领航计划,支持鼓励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及攻读博士学位;联合东盟高校开展平台建设及深度合作;优化培养方案,增设数字中文教学、国际中文教师认证等特色课程模块。

四、蓄势待发:锚定目标勇毅前行​​

此次专题会的召开,标志着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建设进入新的阶段,从专家把脉问诊到校院联动响应,从问题清单到行动纲领,学院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舍我其谁的责任感,全面吹响申硕冲锋号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深化内涵建设,凝练学科特色,力争在2028年实现申硕目标,为服务国家语言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贡献广西外院力量!

一审:檀斯园 二审:李艳 三审:梁淑辉